Vlcsnap 2024 03 11 15h31m54s130

Love Between a Fish and a Bird

Yan Ping

日期
21.02.2024 | 27.03.2024
画廊

MASSIMODECARLO画廊伦敦空间荣幸宣布将于2024年2月呈现中国艺术家闫平的最新个展《鱼鸟之恋》,是艺术家与画廊合作的第二场个展,也是在伦敦空间的首次展出。

闫平对英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喜欢英国艺术家培根、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喜欢皇家艺术学院的氛围;喜欢西装皮鞋搭配摩登裤子的经典英伦穿衣风格。她的创作不受文化限制,以独特的浪漫方式描绘现实,探讨时间与人类情感,引发观者的无限共鸣。

MDC 200224 001
MDC 200224 004

展览标题《鱼鸟之恋》源自一首歌的名字,来自中国摇滚歌手崔健,其中的歌词深深触动了闫平:
我是空中的鸟,你是水里的鱼。
我没有把你吃掉,只是含在嘴里。
一会儿是风,一会儿是水。


鱼离不开海水,鸟离不开空气。脆弱又美好,浪漫主义与悲观主义并存。


闫平喜欢英国摇滚乐早期的披头士和朋克风格的音乐,它们软甜,充满阳光和希望,却保有逆反精神,与其作品中洋溢的生命力不谋而合。青春,是闫平长久以来持续创作的重要主题。艺术家认为自己的生活与作品互为矛盾,她虽年长,常态下她的目光始终注视着青春的男人和女人。《胶东湾》中描绘的男女在海边相聚嬉戏,围绕着粉色的充气天鹅,青年的欲望简单纯粹,却隐藏着极致的勇敢和幸福。相比之下,《起风了》拥有看似简洁的场景构图:年轻男女站立在画面两端,身后是碧绿的湖面,伴随着树的倒影,被风吹出一道道皱褶,捕捉的不仅是惬意的自然,更是人物当下的心境。

MDC 200224 002
MDC 200224 009
MDC 200224 005

闫平喜欢画人和动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 — 春天的花朵,夏天的烈日,秋天的风,冬天的暖阳 — 希望与悲伤在四季更迭中相辅相成。她常在海边的工作室写生,将大海、波浪、动植物蓬勃的生命力重现在画布上。《那个夏季》定格了夏日花园中的盛况,深深浅浅的粉紫在翠绿的底色上绽放,观者似乎能感受到阳光照射在花瓣上的炙热温度。


青春和四季,美丽却转瞬即逝。对未来爱情的不确定性,对前程的忧虑,相爱相杀的鱼鸟之恋或许终将在岁月尽头才能归于平静,但过程中,人们仍然对翱翔和深潜抱有希望,从未放弃尝试。拥抱求而不得的共生状态是闫平对人生的态度。也许正是这样的此消彼长和跌宕起伏,才能将人生过得有声有色。


闫平的每幅画都如同一首摇滚乐,甜美温和,却隐隐述说着青春的不羁与对未来的激情。太阳依然有刺眼的光芒,新成长的人永远那么嚣张而生机勃勃。新年来了!

MDC 200224 013
MDC 200224 014
Yan Ping portrait
Yan Ping

闫平1956年生于中国山东,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8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创作研修班,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其绘画始终携带着一种女性画家所独有的温暖、明朗的人性之风。


闫平见证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她曾和其他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一起被派往中国农村插队。极端贫困和艰苦的经历教会了她从容面对困难,乐观的心态在其系列作品中不断体现。


闫平的绘画有着潜在的生命力,得益于理性与感性的融合。理性继承着西方文化的艺术语言和理性精神,体现出其对色彩、线条、构图、肌理等元素的探索与表达。艺术家受到后印象派时期西方视觉艺术革命的启发,对艺术形式与结构的重建进行探索,打造出一种遵循主观情感节奏、超越透视空间的独特艺术实践。


闫平的作品充满感性,与她的性格、敏感和激情不谋而合。其作品充满对人性的探索与构图的创新。通过女性视角和个人意志,她细致地审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试图从内在本性中表达自由、勇敢与启示。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女艺术家之一,闫平的创作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文化融合是全球化和艺术史转型发展的副产品,它使当代艺术趋于融合,因此对本土文化的追求对艺术家来说变得尤为重要。尽管闫平没有刻意追求本土化的探索,但她对人性的关注反映出其艺术创作中的本土性与民族性。闫平通过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挖掘,强调了中国人的温柔敏感和坚韧。


闫平曾举办过多次重要美术馆展览,包括 :山东美术馆(2021年),国家美术馆(2020年),济宁美术馆(2019年),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年),巴黎布隆尼亚宫(2016年),今日美术馆(2016年), 西安美术馆(2012年)。其作品被众多机构收藏,包括 :国家美术馆,上海美术馆, 西安美术馆,方圆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