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a Lulashi
Iva Lulashi
三幅绘画作品,依次展出。它们讲述了不同的女性故事,却都因牺牲而共享同一种悲剧性、神秘性与感官性的转化:从肉身通向彼岸。
伊娃·卢拉希(1988 年生于地拉那),是近年来意大利绘画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此,她以一个全新的研究周期揭开序幕。这一项目既是亲密的叙事,也是戏剧性的装置;既是私人化的想象,也是具有范式性的叙述。
展览的构成本身即是一种宣言:三幅巨型绘画,依次呈现,标记着展览时间的流逝,如同一部无声剧作中静止的幕段。正如在剧场中,时间的维度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观者的观看始终是片段式的、延宕的。
戏剧性与舞台感构成了这一绘画周期的核心特征——一个虚拟的三联画,其主角是来自不同文学语境的女性形象:阿尔巴尼亚的罗扎法传说(Rozafa),这是艺术家家族故乡——什科德尔的建城神话;保罗·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1921 年的表现主义作品《圣苏珊娜》(Sancta Susanna)中所展现的神圣与欲望的张力;以及乔治·伯纳诺斯(Georges Bernanos,约 1948 年)在《加尔默罗会修女对话录》(Dialogues des Carmélites)中所描绘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修女们的集体殉难。不同的故事在此被重组为一致而炽烈的绘画语法,它们在视觉上由同一核心联系在一起:女性的身体。正是在这一场域中,欲望与牺牲、渴望与放弃之间的冲突得以展开。
在题为《它是面包。它是石头。它是未来。》(In the canvas dedicated to Rozafa, It is bread. It is stone. It is future.)的作品中,神话化作女主人公的形象:她慵懒地倚靠在那面即将永远吞没她的黑色墙壁上,冷漠僵硬的建筑与她肌肤的温度形成尖锐对比。
在《我没有犯罪,只是饥饿。》(I have not sinned, only hunger.)中,两位修女在内在的脉动式张力中轻轻擦身而过,这种张力由未完成的动作与不安的几何构造所组成。
最后,在取材自《沉默是一架梯子。最后一级是你的。》(Silence is a ladder. The last step is yours.)的绘画中,一位修女俯卧于地,或已死去,或仅仅屈服,她的身姿体现了殉道作为放弃的暧昧性,以及屈服之美作为最终举动的象征。
贯穿这些大尺幅画作的,是三幅小型绘画,如同低语般点缀其间,成为一种更为亲密、不设防的语言碎片。在这里,那些在大画面中被压抑的感性变得更为显露,但始终经过绘画的过滤:不流于自我沉溺,而是通过暗示、张力与层层递进展开。
凭借这一绘画群组,这位意大利艺术家结束了与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宣传的粗糙影像相连的创作阶段,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在这一阶段中,个人记忆与集体神话、信仰的遗产与欲望的驱动力,相互交织,汇聚为一种从肉身出发、追寻超越性的绘画。
-Arturo Galansino
伊娃·卢拉希(Iva Lulashi)于 1997 年移居意大利,并于 2007 年考入威尼斯美术学院,在那里她开始探索绘画,将其视为欲望、记忆与意识形态的实践。2024 年,她重返威尼斯,代表阿尔巴尼亚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在学术养成与艺术抱负之间优雅地画下一个圆满的循环。
她的创作实践根植于对立的张力之中:被抑制的感性与共产主义宣传的直白修辞相遇,生成既充满吸引力又保持意识形态距离的图像。在她最新的阶段中,她通过童年时耳闻、代代相传的阿尔巴尼亚民间传说,召唤出一种与剧场中再度发现的神话人物交织的叙事。由此产生的视觉谱系使得私密性转化为史诗般的维度,而神话则优雅地渗入当代想象的领域。
她近期的重要个展包括:《Love as a Glass of Water》,阿尔巴尼亚馆,第 60 届威尼斯双年展(2024);《Girandoti girandomi》,Ordet,美术总监 Massimo Giorgetti 策展,米兰(2024);《Libere e desideranti》,Santa Caterina 教堂,由 Giuseppe Iannaccone 收藏策展,科尔尼利亚(2021);《Love as a Glass of Water》,萨尔茨堡艺术协会,萨尔茨堡;以及《Eroticommunism》,Prometeo Gallery di Ida Pisani,米兰。她还参与了多场群展,其中包括:《Twilight is a Place of Promise》,Esther Schipper,柏林(2024);《Italian Painting Today》,米兰三年展,由 Damiano Gullì 策展(2023)。
伊娃·卢拉希于 1988 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地拉那。